探花是第几名?通过科举考试选出的前三名进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科举考试出现在唐代,时至今日,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了100多年,早已烟消云散。小知识补充:第四名叫传胪
古代科举考试(主要指明清两代)分为六科,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前三者是确定资格,后三者属于正式科举考试。探花是第几名,虽然“探花”代表了第三及第,排在状元、榜眼之后,但是古人中了探花却比状元还要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其原意只是一个戏称,与登第排名无关。科举制度在唐代被广泛使用,武则天还增加了武试。当时只要是高中的人都会参加“探花会”,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赏花。在这里,皇帝会选择一个才貌英俊的男子作为“探花人”,为人才挑选最鲜艳的花朵。这个礼仪就像我们现在在舞台上给嘉宾献花的礼仪。
这种习俗一直保留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名称。直到宋代才真正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大约从明朝开始,进士考试的**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状元的才华毋庸置疑,但决定一个人未来的不仅仅是才华,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例如,人们的外貌、气质、性格和运气等。所以状元只有才华,没有别的支撑,只能风光一时。
现在的社会不仅看脸,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中也看脸,如果一个人的长相符合“宫廷审美”,就已经在科举考试中占有很大优势。
首先,“探花使”已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颜值分数,如果说状元郎的长相很难看的话,那么科举第三名一定要有长相。试想一下,皇帝总是看着一张丑脸,该有多难受。
探花和状元的区别在于状元靠的是真才实学,而探花的**要素就是外貌。如果长得不好看,不能靠颜值这条捷径,就还得靠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另外,光有外表是不够的,探花郎的才华只比状元低一点点。不然朝廷要绣花枕头有什么用?所以,那时候探花是外貌和才华兼并,自然比中状元还开心!
看来颜值永远是王道,不仅在现代生活适用,在古代也是重要因素。探花是第几名,就是第三名,中了的探花,代表了对自身颜值和内涵的双重肯定,所以会比中状元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