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是谁?学者们较一致的看法,香妃就是容妃。“容妃”,原名买木热•艾孜木,也叫“伊帕尔汗”(香女)。据《清史稿》记载,她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新疆回部阿里和卓的女儿,其父早逝。她叔叔额色尹、兄图尔都率众配合清军平息了霍集占等部的叛乱活动,立下大功,被乾隆召进京,封官进爵,并为他们在今北京东安福胡同位置建东西回回营。
为了感谢皇帝的恩德,图尔都决定把美丽聪明的妹妹送进皇宫,服侍皇上。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月初四,图尔都27岁的妹妹被50岁的乾隆封为和贵人,没有经过常在和答应两级,表明了皇帝对这件事的重视,也表明了皇帝对这位来自新疆维族女子的喜爱。
《乾隆骑射图》,图中穿着维族长袍、留着长长发辫的女子,被专家认为是**存世的容妃画像。
乾隆如何宠爱香妃的?
来自新疆的和贵人受到皇帝特殊的关照,乾隆专门为她在宫中设了回族厨师,还将位于南海南岸、正对瀛台的宝月楼作为她的寝宫。清初的南海一带,以瀛台为中心,沿岸修建了许多建筑,成为皇家的避暑胜地。
乾隆二十三年(1758)始建宝月楼。乾隆有许多描写宝月楼的诗作,如“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宝月昔时记,韶年今日迎……”(乾隆二十八年新年诗)。在这首诗的“自注”中,乾隆写道:“楼近倚皇城南墙。墙外西长安街,内属回人街宇相望,人称‘回子营’。新建礼拜寺,正与楼对。”
香妃剧照
乾隆诗中提到的“新建礼拜寺”,就在正对宝月楼的位置。为方便做礼拜,乾隆下旨在此建清真寺,并赐名“清真普宁寺”。乾隆二十九年(1764)寺成,乾隆亲自撰写碑文《敕建回人礼拜寺碑记》,以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
清真普宁寺是乾隆降旨特批的“敕建”工程,动用的是国库内帑。平叛有功的和卓家族成员及随从被安置在宝月楼的南侧,称为“回回营”。“回回营”有营房140间,设办理回人事务的佐领(隶属蒙古正白旗)。这样可使容妃经常登临眺望维族生活风情以慰乡思,故宝月楼又有“望乡楼”之称。
和贵人入宫后,因“秉心克慎,奉职惟勤”,没几年,就被晋封为容嫔、容妃。那时,容妃35岁。皇帝南巡,容妃和她的哥哥图尔都随驾同行,途中经常得到乾隆赏赐的清真食品,如奶酥油野鸭子、羊肚片、酒炖羊肉、鹿筋羊肉等 。在宫中,乾隆也经常赏给她爱吃的食物,如哈密瓜等。
容妃住在圆明园时,曾在园中的方外观做礼拜,乾隆帝特意为她在方外观大理石墙上镌刻了《古兰经》文。
容妃晚年身体欠佳,乾隆五十三年(1788)四月十九日,容妃在圆明园溘然长逝,终年55岁。她**的遗憾就是未能给皇帝生育儿女。
容妃死后,乾隆帝为了让宫里人经常怀念她,特地将她在宫中几十年里积攒下来的物品分赠给各妃嫔、公主、格格和佣人以及她娘家的人。容妃死后葬于清东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