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四年前死了……妈妈病了,去镇上,去西昌,钱没了,病也没好。我去给妈妈做饭,饭做好,我去叫妈妈,妈妈已经死了。”近日,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悲伤的小学作文”在网上热传。这篇字字泣泪的作文,让无数网友为之动容。(新京报)
“最悲伤作文”折射的是大凉山地区普遍贫穷最冰冷的剖面。相关数据表明,凉山州2300元以下贫困人口从2010年底的107.67万减少到2014年末的50.6万,这意味着,4年来,凉山贫困人口减少近半,逾57万人摘掉了“贫困帽”然而,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当下,“最悲伤作文”依然揭示出了扶贫工作对个别个体救济的乏力,值得警醒。
实施精准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情况也千差万别。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的《决定》,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聚焦包括大小凉山彝区等“四大片区”,突出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
上个月,凉山州委七届七次全会提出,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全州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到2020年,实现50.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多渠道帮助到真正的贫困户,了解贫困户的实际所困所需,拓宽发展路子,督促村干部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积极性,真正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艰难。“最悲伤作文”给我们提出了警示,如何擦去大凉山悲伤的眼泪,如何摘去大凉山贫困的帽子,精准扶贫工作还需要集中力量打好这一场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