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事,往往解释起来并非轻而易举。1965年夏季,从莫斯科不远万里向遥远的哈萨克斯坦专门派去科学考察队,就只为了证明那里出现的’’奇异光球’’是不是极光。必须指出,派出这类考察队已是第5次了。
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任何彩笔都很难绘出那在严寒的北极空气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
原苏联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派出的一个土壤考察队,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进行土壤地理普查.“我们在完成日常工作之余,来到离季也夫斯基集体农庄几十干米的捷尔塞克森林祺枣·晚餐后,当地林业工人沙依麦尔顿·伊萨科夫来到我们升起的簧火旁,叙说起森林里每晚出现的奇异闪光.他带路把我们领到一座不高的山岗上。果然见到了光点.我们决定驱车前往,到近处做进一步观察.光点红里透黄,球状,直径20一25厘米。当晚,我们看到了两个这样的光球。次晨,我们查看了光球出没的地方,在植被和土壤表面均未发现任何痕迹。两周后,我们重又回到捷尔塞克森林过夜,有幸重见在同一地方出现的红里透黄的光球。“
(上图蜂窝状的不明飞行物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遥远的哈萨克斯坦报界发表的这一则寥寥数语的纪实性报道在整个国家引起了意料不到的反响:从哈尔科夫、阿尔木图、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到新西伯利亚、伏龙芝、车里雅宾斯克,最后惊动了莫斯科。在首都,国立莫斯科大学、原苏联fli 014院物理技术研究所和物理化学研究所以及若干其他研究院所争相独自组队,迅即向遥远的哈萨克斯坦进发,去实地考察一番,至于到了现场又怎么样了呢?就看第5个考察队了!考察报告详载于原苏联《科学与生活》月刊1965年第11期。考察队员、莫斯科大学科研工作者W.卡那维茨写到:‘事情是这样:我带着初步了解情况的任务比全队早几天先期到达捷尔塞克……7月4日,我来到七湖地区。去当地党委报到时我才知道,已有几个队来这里考察过。党委的人看过关于发光球的报道,但谁也没有亲眼见过..…我终于找到了亲眼见到过光球的大学生尤里·萨莫罗多夫.“
"我是在国立莫斯科大学土壤生物考察队宿营地—季也夫卡找到他的,他在此地考察鸟类已经两年了。在报上看到关于光球的报道后。他就开始有规律地对这种神秘火花进行观察,接连一周,夜复一夜地观察。在考察队宿营地的东方,他确实见到光球,发出明亮的磷光。光球离得很远,给人印象似乎在离地面1.5米的空中悬挂着..…他用望远镜观察,甚至发现光球上部边缘在振颇,有如光焰在一股热气浪中抖动……
“晚上,集体农庄党委书记弗拉基米尔·普罗科费也维奇把我领到捷尔塞克护林站。离护林站约100米处,我们闯进养蜂人的家里,在这里借宿5昼夜,访遍附近所有住户,对环境做了考察,夜间还跑到护林站进行观察。”
接下来是冗长的有关他如何逐步搜集情报过程的描写,其中重要的恐伯只有**位目击者沙依麦尔登·依斯卡科夫的证词。他说。“那光总是在天黑之后即刻出现,午夜1时左右熄灭.”然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则是报告人的最终结论。
(图为太空中拍到的ufo图片)
“捷尔塞克护林站海拔高220米,其东部地形低洼.从护林站往正东方向看去,的确可见亮点:那是海拔120米处的达那毕克村,离护林站38干米。在离护林站65千米处,是硕沃克塞村,它比达那毕克村大一些.因此要更亮一些.深夜,当人们失去距离感时,就会觉得这不动的光点悬在空中,相距很近,从观察者看来,不会远于1一2千米。“
“我在护林站附近的轴心线上进行观察,不同的晚上能看到不同数里的光点,直到我搬到捷尔塞克,住在轴心线的上方,看到的亮点是在一个地方。当我向轴艺线顶峰走去气便产生一种错觉:光点似乎悬挂在下一个轴心线上。……实际上,那是离护林站35千米的占布尔林的灯光.”
“最后两个村子,占布尔和费多谢也夫卡间有一条公路相连,经过占布尔附近平川地带直插护林站方向.如果公路上有汽车行驶,车灯就似乎出现在最靠近护林站的轴心线上。给人的印象是,光点在移动—就像迷惘的火球。“
还有什么好说的?殊不知,哪伯最寻常不过的现象(远处村落的灯光),只要用别的一套术语(悬空或竖立着的光点)加以渲染,再适当安插几个证人,就可以冠冕堂皇地被曲解为极不寻常的现象。然后,他们又可以把那“极不寻常”变戏法般地变为“极为一般”,只需要派上几个纪律严明的科学考察队就行了。难道就这么了了吗?不!我直截了当地说吧,对于所有UFO观察,尤其夜间观察,反证词越离奇,观察的价值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