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姬陵位于印度阿格拉近郊亚穆纳河畔,这座古代陵墓是印度莫卧儿伊斯兰文化中最完美的瑰宝,也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
印度莫卧儿王朝时代的古都阿格拉位于德里240公里处,自16世纪成吉思汗的后裔巴卑尔立国起,阿格拉就成为莫卧儿帝国的皇都。这里不仅有举世闻名的泰姬陵,还有世界遗产阿格拉古堡、伊蒂迈德·阿尔一道拉陵、阿克巴陵、法塔赫布尔·西格里古城。这些伟大的古代建筑不仅是古老的印度献给人类的一份厚礼.也为阿格拉带来了无尽的财富。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沙·贾汉(1592一1668年)为他的宠姬所建的陵墓。
据说,沙·贾汉在登基之前曾经有过多年的流浪生涯,在他最困难的岁月里,有一位忠心的女人,始终不渝地伴
随在他的身边。沙·贾汉登基以后,便赐给她一个美丽的封号“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里的王冠。泰姬皇后一共为沙·贾汉生了14个孩子,当生第15个孩子的时候,不幸死于难产,那年她仅仅38岁。她在临终时说:“我有三个要求:好好抚养孩子;终身不再娶。为我建造一座美丽的陵墓。”沙·贾汉许下诺言,会在她去世后为她建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陵墓,并用她的封号泰姬·玛哈尔命名,即为后来的泰姬陵。
泰姬陵全长583米,宽304米,四周是红砂石墙,整座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陵寝居中,东西两侧各建有式样相同的红砂石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辩厅,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达40米的尖塔,内有50级阶梯。
此塔专供穆斯林阿旬拾级而上,登高朗诵《古兰经》祈祷朝拜之用。从大「1到陵寝有一条用红石筑成的雨道,两旁是人行道,中间有水池和喷泉。甫道末端即陵墓所在,整座陵墓建在一座高7米、长95米的白色大理石底基上。陵高74米,主体建筑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上部为一高耸重益的弯顶,以苍天为背景,轮廓优美。下部为八角形的陵壁.四面各有一扇高达33米的巨大拱门,「l框上用黑色大理石镶有《古兰经》经文。
陵寝内还有一扇精美的门扉窗权,传说是出自中国工匠的雕刻。在中央宫室里设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内置沙·贾汉和泰姬的两座大理石棺撑,但其真棺则安放于底下的一间地下室内。棺撑上以翡翠、玛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20余种五颜六色的宝石镶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图案,可谓巧夺天工,无与伦比。
一般史书的记载,泰姬陵始建于莫卧儿王朝的鼎盛时期,于1632年动工,由来自中亚各地,土耳其、波斯、印度和欧洲国家的建筑师和工匠参加。其建筑材料遍及欧亚,有印度的黄大理石、红砂岩、巴基斯坦的白大理石和斯里兰卡的蓝宝石、阿拉伯的红珊瑚、伊朗的紫水晶、俄国的绿孔雀石和中国的翡翠等,用遍了世界的奇宝异石,历时 22年,才砌成了这座绚丽多彩的建筑奇迹。
泰姬陵通体用雪白的大理石砌成,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曾赞美泰姬陵为“一滴爱的泪珠”,当初的建造者又在墙壁、门扉、窗根雕满了精美的花纹,因此一日之中,随着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时时间不同、阳光的强弱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线和色彩就会变幻莫测.呈现出不同的奇景。它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令人惊叹不已的奇迹。
多少年以来,泰姬陵几乎已成为印度的代名词,由于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之美超乎于人们的想象,它衰得了世人最为慷慨的赞美。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稀世珍宝,其设计者和建设者是谁呢?
长期以来,围绕着泰姬陵的设计建造和艺术流派问题,引起了印度乃至世界各国学者们的关注和争议。
关于泰姬陵的设计者和艺术风格流派有“波斯伊斯兰说”、“欧亚文化结合说”等多种意见。“波斯伊斯兰说”认为,泰姬陵的建造者是沙·贾汉皇帝,而主要设计者是波斯人乌斯泰德·伊萨,由他总揽其事,并没有印度人参与构思。而“欧亚文化结合说”说法的代表人物是英国旧牛津学派的印度史学家史密斯,他认为泰姬陵是“欧洲和亚洲天才结合的产物”。
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一些建筑大师,如意大利人吉埃洛米莫·维洛内奥、法国建筑师奥斯汀·德·博尔多均参加了设计。这种观点遭到了一些印度穆斯林史学家的驳斥,他们认为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艺术风格的建筑物,与西欧文艺复兴时代的构思完全无关。
印度著名史学家马宗达则认为,泰姬陵的设计不应该忽略印度自身的因素。从泰姬陵的平面图来看,其主要建筑风格与苏尔王朝舍尔沙的陵墓和莫卧儿胡马雍的陵墓有密切的关系。纯白大理石材料及其上面的宝石镶嵌工艺,在西印度的拉杰普特艺术中早已存在。但莫卧儿时代的印度已对西方开放,也不能否认波斯等西方艺术对印度建筑风格带来影响。
泰姬陵的真正设计者是谁?这个问题,还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的探讨。